我們常說“莊稼一枝花,全靠肥當家”,也把肥料比作糧食中的糧食,可見肥料對于糧食生產的重要性。但自從去年秋糧上市后,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,肥料價格也是一路飆升,從基層反饋的信息來看,肥料漲價直接影響到了今年農民春耕備肥的積極性,威脅糧食安全生產,所以呼吁肥料價格能夠理性回歸。
肥料價格隨糧食價格大幅上漲
自從去年10月份左右秋糧上市后,玉米價格出現一路攀升的局面,至目前已經達到了2900元/噸左右,這也是近十年的最高價格。玉米等飼料價格的上漲也帶動了玉米、小麥等價格的上漲。
撇開今年秋糧上市收購節奏較快,大多數農民早早就將糧食銷售一空不說,即使是在高價位的時候出手,也算是賺了一點辛苦錢。
可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農業生產投入品的漲價,如土地承包費用的上漲等等。從去年12月份開始,各類肥料也是紛紛漲價,尤其是農民最常用的尿素和磷酸二銨,從春節前開始漲價,至春節后,尿素每噸價格上漲了將近200元左右,磷酸二銨每噸價格更是上漲了將近400元,和歷年肥料漲幅相比可謂是暴漲。
當然肥料價格暴漲的理由,提到的得最多的是以下兩點:一是煤炭和天然氣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,導致生產成本增加;二是出口數量增加,導致國內供需緊張。
如果我們細究一下,不能說這些理由不無道理,但至少這不是肥料價格暴漲的充分理由,短短幾個月原材料的漲幅能有如此之大?出口數量增加導致國內供需緊張,國內供應不足為什么還要隨意出口?難道我們的肥料企業不首先要為國內的糧食生產服務?
肥料價格的大幅上漲,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,以至于12個部委聯合呼吁保障春耕化肥的平穩供應,但很多企業卻置若罔聞,依然我行我素,繼續推動肥料價格上漲,農民直呼地種不起了。
如果我們回顧一下去年年初疫情發生之初,也是原材料、運費、人工費用都在上漲,肥料并沒有大幅漲價,可是今年糧食價格一上漲,肥料價格就突然暴漲,總讓人聞到一股乘火打劫的味道。
肥料價格無節制上漲會產生什么后果?
肥料是關系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性物資,如果價格繼續這樣無節制的上漲,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呢?
其一,肥料價格的大幅上漲,農民不得不去選擇一些低端廉價的肥料,如果對肥料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,低端和廉價意味著農民選擇到假冒偽劣肥料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,最終導致的后果就是糧食減產。
其二,肥料價格的大幅上漲,會導致農民買不起用不起,但地又不能不種,所以不得不為了節約成本而減少肥料的投入,減少肥料的投入也會導致糧食減產。
總之,肥料價格的大幅上漲,對我們以糧為綱、全面發展的國策造成了嚴重的影響。我們都知道,要想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,就是要讓農民種糧有錢賺,可是,這糧食價格剛剛漲了點,就讓肥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打回了原點。
期待肥料價格回歸理性
這幾天基層尿素價格連續下調,其實和政策發力影響市場有莫大的關系。近期主要肥料價格大幅上漲,各方對保障春耕用肥高度關注。
3月1號,380多萬噸國家化肥商業儲備春耕用肥順利結束儲備期,開始動銷投放市場,這一儲備量占整個春耕肥儲備任務的一半左右。4月1號后,還將有420多萬噸國家化肥商業儲備的春耕肥陸續投放市場。
總之,我們希望肥料價格能回歸理性,更希望肥料市場后市能平穩下調最好。可以說,在當前的情況下,肥料價格的漲跌直接關系到糧食安全的大局,甚至是國家農業的命脈。
在當下農民還不那么富裕,也呼吁化肥企業不要再漫天要價了,將肥料價格定在一個理性的水平之內。更要提醒農民朋友,在肥料價格大幅上漲的今天,以次充好,假冒偽劣的現象會更加嚴重,在購買肥料時一定要擦亮眼睛,選擇適合的肥料。(來源:新農鳴)
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1041號
